科技日报头版!你如何使一个引擎“智能”
2024-09-29
今天,科技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如何生产一台发动机》,潍柴智能数字化工厂通过广泛应用视觉识别、在线检测、机器人等众多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从原材料选择、零部件加工、装配调试的全智能化,为发动机生产制造打造了“智能大脑”。着力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
每90秒就有一个引擎下线。如何?6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在“灯塔工厂”——潍柴智能数字化工厂(以下简称“智能工厂”)感受了智能生产的高效。这里看不见的“智能大脑”接管了车间,一台发动机由机器人完成,从缸体、气缸盖加工到最终组装、成品测试。
“在这里,视觉识别、在线检测、机器人等许多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全流程的智能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保证了产品质量。”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兼制造总监王健向记者提到了一组数据:工厂加工自动化率100%,装配自动化率80%,零部件物流配送自动化程度100%,关键工序100%在线检测。
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生产过程涉及许多复杂的工序和精密的技术。作为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记者面前的这家智能工厂已经实现了从原材料选择、零部件加工、装配调试等全过程的智能化。
在虚拟世界中创建一个可以“映射”实体工厂的“数字工厂”,这就是数字孪生技术。记者了解到,早在建厂之前,潍柴技术人员就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了一个虚拟工厂,与实体工厂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实体工厂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分析和所有生产要素的数字化,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聪明”是这家工厂的标签之一。
活塞环装配是发动机生产线上的工序之一。当机器人把戒指放到位后,它会抓拍一张照片。“这是视觉上的防错误。检查一下是否有问题。如果它出错了,它就会报警。”王健说,在一些工艺中,材料放置不规律,机器人也可以利用“模糊抓取”技术,通过视觉从“篮子”里的东西中“挑出”使用的材料,并定期安装在发动机上。
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是先进技术。王健提到,在智能工厂中,关键工艺参数100%实时在线测量并自动上传,5G网络全覆盖实现AGV车调节零延迟,自动快速换卡爪实现不同产品的二级改造,实现柔性、敏捷性、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全过程。
类似的智能流程在这家工厂随处可见。但“智能”并不能概括这家工厂的全部。
每台从装配线上下来的发动机都要经过点火性能测试,但今天,柴油发动机已经不见了踪影。智能工厂发动机装配二线监控员孙庆林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冷车试验,不需要点火,而是通过冷试验台一台电机带动发动机曲轴转动,模拟发动机运行状态,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发动机内部特性参数,如进气压力、油压、油温等。采用专用软件对标准曲线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发动机的质量。
在智能工厂中,节能和“智能”是齐头并进的。
记者注意到,大型智能工厂的屋顶几乎被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工厂旁边的几个集装箱“小屋”引人注目。“这是一款储能电池,采用潍柴自主储能技术。”潍柴集团首席技术专家齐晓玲告诉记者,这些电站以屋顶光伏为主,辅之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机组、电力测力机自供电,并配合储能、余热回收利用等多能互补,通过信息系统将各类能源数据交互,实时自动调节,实现智能工厂自给自足。几乎实现了“零碳”排放。
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重点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个智能工厂体现了潍柴集团在这方面的努力。从2023年11月3日到今年6月12日,短短半年时间,智能工厂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当天,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宣布,潍柴智能数字化工厂达到全面投产,第1.5万台发动机下线。
原标题:科技日报头版!如何“智能”生产发动机。